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我相信这是每个人在高中时期都一定思考过的一个问题。2021年我满怀着憧憬跨进了我的大学校园生活,开启我未知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自入学开始,我便进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投身志愿活动,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获得市级嘉奖,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在过去的大学三年里,我一直坚持以学习为核心,通过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和科研项目来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在大一时便主动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熊鑫老师,参与到他的科研项目中。科研项目参与期间,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砺,也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未来职业规划,都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下,我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大一刚开始,我只是站在一旁看着学长对一些“粉”在那里“捣鼓”,称重,配制溶剂,在放到造粒机中滚成球型......这一切看似简单,但当我自己实际操作起来时,却总是问题频出,在配置溶剂时,要么太稀,要么太稠;在造粒时,要么加入溶剂的量太多,导致球型大小不统一,要么就是加入溶剂的量太少,导致无法成型。但好在熟能生巧,在不断的学习下,我已能将陶粒产品制出。我看着一颗颗圆润的陶粒,就像是农民秋收时看着自家田野里被压弯的水稻,内心充满着喜悦。后来,学习了专业知识,看待陶粒时我便有了自己的理解与研究,陶粒的各项性能提上去了,但如果想要未来被广泛应用,被大众接受的话,那么势必要将成本降低,正当我为此发愁时,学校废弃的荒地便让我有了新思路,“要说便宜,还有比随处可见的黄土更实惠的吗!黄土能行吗?”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找熊老师,在与熊老师的探讨和帮助下,我们决定尝试以黄土,淤泥等一系列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去制备,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证实了想法的可行性。在熊老师的带领下,申获发明专利——调控陶粒结构特征和力学强度的方法、类石榴结构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并于《建筑材料学报》发表论文一篇,也让我明白了灵感来源于生活,也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
大二时“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我当负责人的第一次比赛。在熊鑫老师和李桂芳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们团队将计划书与ppt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准备了无数个日夜,而在比赛前的一次简单线下专家指导,却让我犯了难,面对严肃提问的专家,我感到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看到其他项目负责人游刃有余,我深感愧疚,不愿因个人能力不足辜负了团队几个月的辛勤付出。队友们发现了我的紧张与无措,但他们没有责怪我,只是一遍遍的安慰我,让我放宽心,陪着我不断的模拟答辩,让我逐渐有了自信心。即使在比赛前一天,我们团队仍在不懈地优化项目PPT,希望以最佳状态呈现在专家面前,赢得属于我们的成就。候场室里,尽管我依旧紧张,但比起以往,我有了更多的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我们的作品,来自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信任与支持。在短短的十五分钟答辩中,我们团队准备了无数个日夜。在这几个月里,我们因PPT和讲稿的修改而焦虑,因即将到来的答辩而失眠。所有这些努力,只为了让我们的项目走得更远,被更多人认可。最终也是拿下了省级银奖的好成绩,也正是有了这第一次的经历,在后来的“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中我们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同时还成功立项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以结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事物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助力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加入废弃玻璃来进一步降低陶粒生产过程的烧结温度,由原来的1000-1250℃降低至750-900℃节约能耗25%-28%,并由此申获了发明专利——基于固体废弃物的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经历了三年实验的不断打磨与创新,轻质高强陶粒产品也逐渐迈向了成熟,通过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本领,我们成功将一堆固体废弃物通过处理与制作,得到了一批性能远超国家标准的轻质高强陶粒,并获得第三方检测,我们产品的创新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各项力学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拓宽了应用领域,为超低能耗建筑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项目不断创新的同时,我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提升,更是个人品质的提升,由原来的胆怯、腼腆,到现在的自信、大方,即便是在几百人的报告厅中进行演讲也可以坦然面对;教会我团队协作的意义,深刻明白了“1+1>2”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年轻的热情、自信、坚韧、谦逊和踏实等美好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广大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努力为之奋斗终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将会牢记使命,希望能进一步的深入与研究材料领域,利用普通的材料为原料,制作出更大的价值。将我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力争用自己力量,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创业人说: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哪怕进步一点点,也值得一份欢喜。